财新传媒
2009年04月12日 12:48

【一席谈】周小川谈“碳捕获”之深意

去年12月13日那天是个周六,下午六时许,开了两天整的《财经》年会将近结束。会场上七八百名听众殷殷以待,央行行长周小川将进行闭幕演讲。这一节由我主持。

后来,在20多分钟的演讲中,周小川的主题是如何用金融支持创新与升级换代,结尾的时候,他宣布了自己的演讲题目:“扩大内需、升级换代、关注气候、支持减排”。

当时,颇有一些想当场获得特殊“信息”的听众,对此演讲感到失望;特别是听到周小川不厌其详地谈论“碳捕获...

阅读全文>>
2009年04月11日 01:40

【财经观察】务实看医改

【财经观察】务实看医改

“新医改方案”提供的医疗服务与保障不会是“普及公费医疗”,也不会是“全民大包干” 

 

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时节,“新医改方案”终于公之于众。这套国人翘首经年的方案包括两份文件,一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一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下称《方案》),共计2万余字,可称既具纲领性又有操作性,舆论反应相当积极。

我们为“新...





阅读全文>>
2009年04月04日 12:35

【鸿爪录】为曹仁超先生《论势》作序

【鸿爪录】为曹仁超先生《论势》作序 曹仁超先生近照

像多数人一样,我和曹仁超(志明)先生相识,始于读他的《信报》专栏文章。当时,我在香港工作,不懂广东话,学习方法便是每天读仁超先生的官白专栏,凡有方言僻字一概标出,有如学习外文。后来,因为香港人普通话日益精进,我的广东话进步极有限,虽然渐次有了机会与仁超先生常谋面,却始终不能痛畅交流,引为憾事,但他的文章我总是可以读了,而且,读后总是获益匪浅。

仁超先生写专栏不同于一般新闻人,持的是...

阅读全文>>
2009年04月01日 10:19

【鸿爪录】两位下野政治家

上周我先后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谋面,两人风格迥异。岂止风格……

周五(3月24日)晚宴前,德国驻华大使官邸的鸡尾酒厅里,十几名客人持杯站着,三五成群地聊着天。格哈德•施罗德端了一杯果汁,在和一个德国企业家闲着。我走过去,有大使介绍,他微笑着和我握了握手,互换名片,接着我们便聊起来。

这位65岁的德国前总理中等身材,背略有些弯,脸上透着谦让和随和,并不像当年的官方照片上那样显得神情坚毅。他...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29日 10:36

【一席谈】听布莱尔和楼继伟等聊世界经济(下)

(三)怕中国什么? (续前)

布莱尔:现在很多国家一方面希望得到中国的投资,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投资有一定的恐惧。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各国需要外资的渴望将会超过他们的恐惧。

Mark:现在世界对中国的投资害怕,到底怕什么?

布莱尔:人们觉得中国和世界绝大部分国家毕竟是不同的,这就跟在80年代的日本一样。但只要有正确的策略,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中铝收购力拓。如果你办法对了,就会有很多人支持这项交易;...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28日 09:46

【财经观察】警惕“隐性贸易保护主义”

世人对即将于4月2日举行的20国集团伦敦峰会(G29)充满期待。在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变得空前强烈,料将成为峰会的主基调,但并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关注和反对种种花样翻新的“隐性保护主义”行为。

自由贸易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危机中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些已是常识。实际上,全球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无论是在经济刺激法案中...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27日 17:32

【一席谈】听布莱尔和楼继伟等人聊世界经济 (上)

本周,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访华,我有机会在周二(3月24日)参加了一个宴请他的私人晚宴。席间有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楼继伟、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商界人士Mark Pu等一干人。其中,楼继伟和高尚全坐在布莱尔两侧,众人聊得甚欢。特辑其要如下:

    

(一)G20峰会      布莱尔: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可喜的是欧洲、美国和中国的政府都愿意动员一切力量,使经济回到正轨,但是挑战依旧严峻。无论在政治...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25日 10:05

【一席谈】金立群翻译“不折腾”

新年过后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DC),麻省大道1775号,布鲁金斯学会所在地。《财经》年会“战略与预测”已经是第二年在此举办“海外分场”,主会场和两个同步转播的分会场都挤满了听众。

下午晚些时候,会议进入最后一节讨论,听众与讲者交流很热烈。突然,有个提问者点名问台上的中国经济学家许小年博士:“你刚才谈到了深化改革和放松管制。我想请教,中国观察家都注意到胡锦涛主席在最近的讲话中提出三个字‘不折腾’。这个词...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23日 11:10

【一席谈】林行止的“办报观”

【一席谈】林行止的“办报观”

我和林行止先生有些交往,始于前些年请他写专栏。知道林先生并不长于电脑,我们的信件往还都是手写再传真。因为他是竖排,我便也竖排;因为他写繁体,我便也写繁体。后来两次去香港,都约了与他见面,都是他和夫人骆友梅一起请我吃午餐,席间也谈了不少。

后来林先生太忙——为心爱的《信报》继续笔耕,无暇为我们再写作了,但我们的联系还在。最近的一次,两三年前,得知《信报》将出手,我写信希望能够约他进行一次正式访谈。...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14日 11:06

【财经观察】预算透明:“阳光财政”一束光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两会”格外引人关注,重心之一便是预算草案的审议。今年“阳光财政”的呼声空前高亢,有人大代表散发了对31个省级财政透明度的评分和排序,舆论也对此热切鼓与呼。这些均为可喜之事。

应该承认,今年政府提交全国人大的预算案,较之往昔确有进步。与同为危机之年的1999年相比,预算案文本字数从8000余字增加了1倍余,达到1.9万余字,信息充分了许多;较之上年,今年的预算报告有了更多的图表及名词解释,有...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13日 14:35

【一席谈】丁丁和我们

可以毫无保留地说,汪丁丁是我最喜欢和佩服的学者之一,是真知识分子。他是《财经》的学术顾问,和我们的编辑记者算是亦师亦友,友居多,特别是因为他时常像个大孩子;师为实,因为《财经》从早年即受他的思想影响很深。他前些年侨居夏威夷时,一年回国数月,几乎就是驻扎在《财经》;这些年他人回来我们接触反而不太频密了,但有要事必与之求教,有想法必与之交流,关键时刻有许多困惑还是得益于他的指教、提醒和帮助。

丁丁和我...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11日 22:47

【一席谈】与石宗源吃午餐聊上网

昨天是“两会”第八天(人大召开第六天)。中午,在人大贵州代表团下榻的职工之家饭店,有机会和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共进午餐。席间聊了很多,其中,谈到了他的上网习惯。

原来,这位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也是“热心网民”。交谈中得知,石书记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上网。他七点半左右开机,“开机的时间也不耽误,干些杂事,”然后上网阅读。

他早晨上网约一小时,最常上的是人民网、新华网和新浪。开机后,一般先上人民网,除...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04日 17:31

【财经观察】着眼于经济复苏的质量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召开在即。一年一度的“两会”之春总能给人带来无限憧憬,或因此,兼其他,我们近来听到许多关于经济形势的乐观声调。例如,有人士断言,自“4万亿”刺激计划启动,中国经济最危急的阶段已经过去,今年重拾升势不成问题;还有一种观点颇为流行:中国的地方、企业和民间充满了发展冲力,只要宏观政策宽松,上升之势不可挡。迅猛增加的信贷,看上去热闹的股市,一时回升的钢价,似乎也都在支持这种昂扬之气...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04日 10:06

【列国志】大震荡改革(下)

20年前发生在新西兰的那场翻天覆地的经济变革,对于正在改革道路上苦苦探索的后来人——无论处在哪一个经济体,都值得回味和思量

农业:死地后生

在新西兰访问的时候与当地人交谈,许多人喜欢谈农业。有人自豪,有人沮丧。自豪者总是说同一个主题:新西兰农业是没有政府补贴的,因此非常有竞争力。新西兰农民很了不起!沮丧者则说,当农民很难,日子不好过。

例如我们在昆士敦的导游查里,高大英俊、做事认真,但严肃有余几乎不...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03日 15:45

【列国志】大震荡改革(中)

新西兰的改革战略系属公认的“大震荡”模式,主要重大改革在1984年至1991年八年间全面铺开,基本完成

“不情愿的革命者”

2005年8月,当63岁的戴维·朗伊因为肾病死于奥克兰一家医院时,新西兰电视台重播了一年前为纪念新西兰改革20周年所拍摄的电视文献片。这部长达110分钟的电视片以朗伊和他领导的新西兰改革为主题,题为“不情愿的革命者”(reluctant revolutionary)——一如马丁·路德·金对自己的注解。

1984年7月朗伊当...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03日 11:02

【列国志】大震荡改革(上)

早在上世纪初,新西兰就赢得了“社会实验室”的声誉。而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济改革,再度丰富了这个“实验室”的内涵

新西兰政府“鸟巢大楼”(左)和议会

双重实验室

5月3日下午,第一站就是财政部。汽车停在一座不起眼的乳白色小楼前,我有些迟疑地走下来,一边眺望着附近的鸟巢型政府大楼,一边心中猜测财政部之所在,陪同我们的大卫说“已经到了”,然后径直走进去。进楼拐弯后,只见走廊上一幅幅装帧讲究的人像照片,前任...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02日 16:30

【列国志】印象毛利(下)

【列国志】印象毛利(下) [/url]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毛利人住宅装饰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毛利人住宅模型

维权:土地和渔权

在奥克兰漫游时,我们的汽车驶在一座傍海的山丘上,山顶上近望绿茵如毯,远眺海景似烟,有不少当地人坐在草坪或长椅上休憩。大卫指着那一大片土地说,这片土地属于当地的毛利部落。毛利人经过十余年的诉讼,通过威坦哲特别法庭裁定拿回了这块地的所有权。“但他们立即把这块地送给了奥克兰市,就是现在的这个城市...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02日 09:30

【列国志】“公司出租车”模式

【列国志】“公司出租车”模式

新西兰人常以本国小企业发达为自豪。其实发达的小企业需要经营模式创新,“公司出租车”既是例证

刚下飞机,就可以感觉到昆士敦那种浓郁的秋色。四周的树,近在街边的,远在山麓的,都染上了颜色,一团团的深红、金黄、墨绿,交织交映,让人赞叹小城的美色果然名不虚传。

“我叫查尔斯,欢迎来到昆士敦。”一如以往,接我们的司机穿镶金条的深色制服,举黑框白底的标牌,彬彬有礼地与我们握手,然后热情地接过了我们的行李。

...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02日 09:28

【列国志】印象毛利(上)

【列国志】印象毛利(上)

“长白云之乡”

可能许多中国人都并不知道,新西兰的全名叫Aotearoa New Zealand,或称Aotearoa/New Zealand。在这里“Aotearoa”可称毛利人对新西兰的称呼。

不过在新西兰,Aotearoa一词经常挂在人们嘴边。大卫喜欢讲Aotearoa的含义,教我们如何发这个音,还尽情想像着800多年前,南太平洋波利希尼亚群岛的土著毛利人如何辨风析月,劈波斩浪,在茫茫大海中发现新西兰这座大岛的情形。

“他们远远地看到这片土地,上面是一朵朵硕...

阅读全文>>
2009年03月02日 09:25

【列国志】“女人统治男人”

【列国志】“女人统治男人”

今年4月27日至5月8日,应新西兰外交部邀请,《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作为《财经》特派记者,访问了大洋洲这个著名的岛国。期间,既与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议长玛格里特·威尔逊等政界要人晤谈,也尽沐岛国民风,广泛接触了新西兰不同领域和阶层的官员与市民;回国前后,在新闻报道之余,整理出一组色彩多样的新西兰印象记。

玛格里特·威尔逊

新西兰的现任总理与国会议长均为女性。现在的国会议员中,女性席位占到32%。

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