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短期之功,更要注重长效机制,确保各族群和谐共存,形成国家认同
发生在昆明火车站广场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事发后40个小时,公安部宣布事件告破;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制造了这一事件;在施暴现场,发现了“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的旗帜。此次针对无辜平民的袭击令人发指,国际社会纷纷给予谴责。
半年前,“东突”分子在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制造了一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3名恐怖分子驾车撞击金水桥护栏,造成5人死亡、40人受伤。
分析这两起由新疆分裂主义恐怖分子制造的袭击事件,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袭击地点都选择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而且,这些场所都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天安门是中国的政治心脏地带,昆明火车站则是地方标志性场所;其次,袭击者异常凶残,而且带有自杀性攻击性质,“10·28”事件中,袭击者全部当场死亡,“3·01事件”中,五名恐怖分子冲入人群砍杀无辜,四死一伤;第三,时间选择上都有政治考量,“10·28”事件发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3·01”事件发生在全国“两会”之前。
这两起恐怖袭击事件,都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地点和时间的选择反映了恐怖主义团伙竭力显示自己的政治存在。上述特点说明,针对中国的恐怖主义攻击与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具有相似的性质。
随着“冷战”结束,境内外“东突”势力转向了以暴力恐怖为主要手段实施分裂活动,其活动范围和危害程度逐步升级。以1990年4月5日发生在新疆阿克陶县的“巴仁乡事件”为标志,“东突”恐怖主义浮出水面,不再主要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思想政治运动,而转以暴力恐怖为手段,谋取分裂新疆。以前,这些分裂破坏活动集中在新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东突”分子的恐怖活动显著增多,所制造的暴力恐怖事件规模越来越大,进攻性越来越强,更加突出的,是其开始在新疆之外发动袭击。“3·01”事件及“10·28”事件,就是这一趋势的反映。中国目前反恐形势十分严峻。
针对中国的暴力恐怖主义袭击升级,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终结是重要的因素。传统上,中亚地区属于地缘政治上的破碎地带,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曾称之为“沸腾的稀粥”。在过去的苏联体制和“冷战”格局下,这一地带维持了表面上的稳定。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终结,特别是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给这一地区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旷日持久的阿富汗乱局,使阿富汗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方面铲除了大规模产生恐怖主义的体制基础,但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刺激了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兴起。这三股势力,虽然屡遭沉重打击,但他们采取小股、分散、原始、自杀的形式,不断在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和中国制造暴力恐怖事件。这些恐怖主义团伙根据不同国家特殊的形势和问题,选用不同的“圣战”修辞,寻找缝隙和时机,发动恐怖主义暴力袭击。
中国面临的主要恐怖主义危险是“东突”的暴力恐怖分子,其中一部分与国际恐怖主义密切相关,一些成员在中亚和中东的恐怖主义训练基地受过洗脑和训练。
因此,要有效防范恐怖主义,就必须开展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在全球层面,中国加入了反恐国际公约,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反恐决议,积极参与联合国创制反恐法制进程;在区域和双边层面,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反恐合作,签署了多边和双边反恐合作协定。
应当指出,中国目前面对的恐怖主义暴力活动升级,是快速崛起过程中不可回避、也是不可避免的考验。作为新兴的全球性大国,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无论规模还是程度,都今非昔比,必然要对重大而敏感的国际问题采取立场,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三股势力”攻击的对象。鉴于“东突”势力日渐猖獗,中国在安全战略上,必须采取更为坚定的立场,面对恐怖主义,不退缩,不手软,依法处置。同时,以负责任的和建设性的态度,与国际社会一道,参与对中亚和中东安全框架的构造,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在一系列“东突”恐怖事件中,暴力恐怖分子不仅不掩饰其民族身份,反而极力彰显其民族特点。他们试图用这一包装,混淆视听,在国际和国内争取支持者。这一策略确实迷惑了一些人。在分析这些恐怖事件时,需要破除这一假象。暴力恐怖分子的行为,违背全人类基本价值和基本的国际准则,违背包括他们所属民族在内的各族民众的共同利益。没有任何理由可为此类滥杀无辜的行为开脱。如果将这些恐怖行为与特定的民族混淆,甚至画上等号,恰恰陷入了恐怖主义分子设下的圈套。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反恐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重大战略性课题,也是一项新的考验。在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解决与之相关联的民族问题,根本战略依然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新疆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宗教传承,这些复杂因素,又与经济、政治、社会等现实问题相缠绕,处理起来格外不易。加快经济发展诚然是保边安民的主要举措,也要意识到经济发展本身并不能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总结60余年来、乃至近代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要确保新疆各族民众从经济发展中公平获益,要倾听他们合理、合法的诉求,使各族民众真正同呼吸、共命运。对借宗教之名、行分裂之实的不法分子给予严厉打击之时,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丝毫不可松懈;在打击“三股势力”时,应严格遵循法治的原则,避免宽严失当。
新疆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实现这一广袤区域的长治久安,归根到底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重视短期之功的同时,更应注重长效机制,关键是确保各族群在多元格局中交流沟通,和谐共存,形成国家认同。3月4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就曾强调建立这种认同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恐怖分子丧失藏身洞穴和孳生温床。■
(本文为2014年3月10日出版的财新《新世纪》周刊第9期社评)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