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看到财新网报道,新冠正肆虐美国。至2020年3月10日,已经有1025例确诊病例,而死亡更达到28例,不禁感叹。回想起17年前的SARS, 来势何等凶猛。美国按其本土CDC标准,有291个病例;而世卫组织(WHO)的同期统计,仅确认美国41人。无论依据哪个口径,美国的SARS都是零死亡。
 
SARS从中国广东开始,2003年2月已经有数百例,后来又蔓延至32个国家和地区。当时,这一传染病称为20世纪以来造成影响最大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是当代公共卫生史上最大的事件。根据WHO 2003年12月31日统计,到2003年6月止,SARS在中国大陆确诊5327例,死亡348例;全球共计确诊8069例,共计死亡774例。
 
无疑,正是当年的惨痛经历,使今天的北京、广东、香港,甚至新加坡,一提起SARS就格外警觉。不过,为什么当年的SARS没有今天新冠病毒——或者说2号SARS—那么猖獗,没有扩散到世界上百个国家,十几万患者呢?特别是美国,除了病毒的特性有所区别、新冠更难防之外,有没有应对上的不同?为什么当年和今天的情景大不相同?
 
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更长的观察和反思才能更好地回答。这里先回忆介绍当初美国是怎么应对SARS的。
 
人们或许还记得,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温哥华在SARS期间都是疫区,过程相当曲折;特别是多伦多,按WHO的界定,其疫情始于2月23日,终于7月2日,比中国北京还晚半个多月。
 
多伦多疫情始于一名从香港探亲归来的华人,短短一个月波及150人,死亡20多人。这使加拿大成了亚洲之外第一个疫区国家。
 
然而,为什么邻国美国未踏入覆辙?原因很多,许多人说美国受到警醒,做得好;一些美国专家在反思的时候,则强调是“运气好”。或许,两者皆有之。
 
我当年采访过时任田纳西州卫生局流行病部主任黄建始。他介绍说,WHO于3月12日发出全球预警信息,美国虽然并无病例,但虑及邻国加拿大的疫情,立即在14日启动了新建的“国家应急行动中心”。这是美国用于反生物恐怖的高技术指挥中心,耗资710万美元,可以24小时运转。中心启动,即增强了美国各政府部门、地方卫生机构与WHO的实时信息交流能力。而美国自2001年9·11之后,用于反生物恐怖的投入多达近百亿美元,成为切实的公共卫生危机底层支撑系统。
 
以建始在田纳西州的体会,至3月15日,美国一系列细致务实的防SARS措施已经到位,包括:向各地医院发出预警,向州卫生官通报疫情,调查可能接触过SARS病人后经过美国的旅游者,为到东南亚的旅游者发预警,为地方卫生局、医疗机构、临床人员准备监视和确认潜在SARS病人指南。美国还向WHO派出八名科学家,分析标本寻找病因,在美国CDC网站公布。
 
4月4日,布什总统专门签署了行政命令,赋予公共卫生机构对SARS和相关疾病隔离审查的权力。
 
加利福尼亚是当年美国SARS疑患较多的地方,最早的病例发生在圣克拉拉市,时间是3月17日,正在CDC发出全国警告之后。加州当时已向所有医院发出通知,要求关注任何新病毒症状的病例,一有疑似就需要报告。最终,加州共有确诊或疑似病患58人。病情最重的就是那位圣克拉拉的病患,他从香港归回,曾下榻当地一处疫情严重的酒店。
 
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当年也有过SARS病患,总计是14名疑似病例。按西雅图公共卫生专家Alonzo Plough当时在媒体的说法,“美国采用了非常保守的确诊制度,使SARS患者能够早发现早隔离。”不过,他仍然觉得,美国还是运气好,没有发现类似多伦多那样的“超级传播者”。
 
Plough称之为“保守”的做法,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是过分。当时纽约州有1900万人,一共仅发现45名疑似病例,但应急部门始终如临大敌,明确规定所有可能或疑似患者必须隔离十天;一旦出现局部爆发,密切接触者必须隔离。纽约市的官员甚至启动了应对恐怖生化袭击的紧急计划,还启用了一套可以检测瘟疫传播和生物袭击的电脑系统,与所有急诊室相联接,一旦发现高烧和呼吸困难的病人猛增,马上进行统计分析,做出预测。即便有时出现统计异常,也在所不辞。
 
回过头来看,当年美国躲过SARS一劫,确实与“运气”有关。不过,美国行动早而且从“疑似”管起的严肃态度,正是关键一步。不知今天的人们如何体会WHO2003年3月12日发出的全球警示和美国CDC在3月14日的行动。在中国,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是4月2日现身中央电视台,宣布了中国出现非典型肺炎的消息。4月20日,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因抗疫不力双双去职,中国公开透明、全民动员的SARS之疫正式启幕。
 
黄建始在2003年5月就被邀请回国,协助国内抗疫。他跟我们说过,美国在9·11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炭疽危机之后,痛中思危,投入了大量资源构筑公共卫生防御网,这次发挥了作用。
 
黄建始后来作为人才引进,正式回国工作,担任过协和医学院的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惜乎他2011年就因为多发性骨髓瘤去世了,年仅58岁。不知道他如果活着,会怎么评论今天的新冠和美国应对呢?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