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决定已经形成, 必须趁热打铁,关键时刻的犹豫会造成长久的延宕,错失宝贵的改革良机

       即将到来的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改革既已重启,如何迈出第一步,为世界瞩目。

  过去的2013年风云变幻,大开大阖。在最高领导层完成新老交替的背景下,“改革”与“预期”成为两大关键词。十多年来,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步履维艰。新领导集体上任之初,争论依旧难息。几乎整整一年,公众忐忑难安而又心怀期待。到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全文公布,普遍的评价是“超乎预期”。至此,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社会基本共识,改革新征程已有顶层设计。

   “改革”和“预期”的主题延至2014年,已经变成全面改革的承诺。能否在开局之年兑现此承诺,在难度较高的重大改革上有所突破,公众期待甚殷。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在大的概念上共识已成,然而,具体到改革的各个领域、层次、板块,具体到改革的策略与方法,则在许多情境下争议犹存,凝聚共识将是动态过程。这并非纯粹的认知之争,也涉及坚硬的既得利益。倒退已无可能,但如何前进则很可能争议再起,改革全面突破并不容易。此时,应继续解放思想、保持热议改革的舆论空气,即使在个别争议较大、复杂度较高的改革问题上,具体主事官员也应避免以“权威身份”出偏颇之言,挫伤民意。当然,更重要的是各级主事者均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力推进改革,特别是尽快启动一些共识已成、难度较高的重大改革,让公众看到改革进展。决定已经形成,必须趁热打铁,关键时刻的犹豫会造成长久的延宕,错失宝贵的改革良机。

   20年前,十四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4年1月1日迅即推出了两项改革——人民币汇率并轨和分税制。随后,金融机构和宏观调控重大改革措施也陆续推出。正是这些改革,坚定了外界对中国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十年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再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也曾令公众欢欣鼓舞。但令人遗憾的是,决定中不少突破性理念至今未能落实。前例在前,全社会深知,徒有顶层设计不足以自行,贯彻实施才是关键,尤其是开局之年。

  当前的新一轮改革涉面极广,趋势难挡。《决定》之后,一些领域的具体改革政策已经出台,如11月30日,证监会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12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存款利率市场化再跨一步;12月14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的试点推向全国范围等,改革信号明确,可视作未来大规模行动的前奏。

  不过,鉴于既往改革路阻且长,当前坚冰难破,业界在改革起始之年既有急切期待,也有明显担忧,决策层的改革执行力正面临考验。

  近期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革日程做出了分门别类的策略性安排。据此,我们认为,始于2014年初,经济领域的最大改革看点,应在财税、金融和地方国企领域发生,进一步对外开放也须再现成果;而在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应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其中包括通过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实现公开性,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等等。

  ——这些都属于方向明、见效快,完全可以由地方和部门操作的改革,能否取得明显进展,应成为对相关主管官员政绩考核的标尺。

  按目前部署,2014年间,需要中央决策的全局性改革将有方案出台在前,并“适时推进”,我们以为这里的“适时”宜早不宜迟。其中,难度最大、因而标志意义重大的经济改革,就是土地制度改革以及针对中央级特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包括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划拨国资充实社保以及放开民营准入的反垄断改革;而在政治与法治层面,3月间的“两会”当有新期待,《决定》第九章有关宪法与法治的论述需要一一落在实处,而年内是否能有“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之试点安排出台,最为值得关注。

  ——这些改革能否尽早起步,关系未来七年的改革时间表能否实现,也关系民众的改革信心和热情能否维系。

  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在《决定》中已经明确,执行时仍会相对地有易有难。不过,中国在改革深水区徘徊,已经耗去了太多的时间和机会,这一回大力重启,已经不太可能先易后难,甚至择易避难。一些重大而困难的关键性改革如继续拖延,则既得利益会更多更硬,其自我保护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未来改革就可能根本无法推进。

  新一年是中国传统的“马年”,中国改革须策马扬鞭,不停步、不降温、不打折扣,以万马奔腾之势冲破难关。”■

  (本文为2013年12月30日出版的财新《新世纪》周刊第50期社评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4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