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心中国命运并且站在黄土地上,应当更多地看到变革机会,意识自身使命,为推进改革而战。

十八大报告出世,万众瞩目。期望不一,反应也就不同。

一如上届代表大会或许更甚,公众最为关注的就是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阐述和部署。

其实,如果不是苛求或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能够在十八大报告中读出进步和希望。前文“改革之火燃起来”(见财新《新世纪》本期社评)对十八大报告所涉主要政改内容做了比较文本分析,在此则做进一步讨论。

“政治体制改革”之说,最近几年已成忌讳。莫说改不改,或怎么改,即使提及这一概念都极为敏感,在“宁左勿右”者看来更是不提也罢。十八大明确地将这此入题,从此改不改不必再争,如何改可以争论。关心政改的人,应当看到有利形势,适之用之。抱怨则无益。

政治体制改革,核心还是民主。除开“当家做主”这样的一般性口号,关键是民主的制度建设。在现有制度构架下,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要点: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代会履行国家权力,二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且分别展开论述。

乍一看,一提民主制度便重提人大政协,似乎有些老套。但只要比较过去历届党代会报告就会知晓,十八大报告试图做出的努力比较切实,有务实的安排,也有开放的空间。在谈到人代会职能时,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和全口径预决算审查,都具有实质性。倘全口径审查在明年人代会落实,则财政民主化得以体现,正是政改的一大步。

在2010年人大三次会议确定代表选举“同票同权”的基础上,此次人代会提出降低党政领导干部比例。这对人代会行使监督“一府两院”职能意义重大。目前领导干部的比例在70%,多为一府两院中人。希望先有大幅下降,继有全面退出,真正终结人代会“橡皮图章”的历史。

应当承认,中国过往的政治协商,走过场者不少,使人乍听协商,有些不以为意。其实,报告谈到“协商民主”,非一般性地指政协组织。协商民主是当代政治学关注的新领域,主张多元社会中的公民直接参与。在十八大,协商民主的提出是一种制度建设主张,亦即“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切如能落实,对中国民主成长必是有益的。

协商民主提出后,需要关注如何落实,更要关注选举民主何时提上议程。发轫应不会太远。而协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共同构成现代民主制度。

宪政,是近年来“宁左勿右”语境中使某些人望而生畏的概念。其实,宪政就是用宪法规范权力,以宪法治理国家。在这个意义上,执政党的文件将宪法置于何种地位,关系甚大。

十八大报告首次重审了宪法第五条的原则:“任何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强调不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倘此条在党代会通过,则反对治外法权、结束批条大于法律的局面必须成为现实。

该报告还提出,在未来小康社会中,依法治国要全面落实,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并专门强调“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这些主张,在内容上已概括了宪政的基本内涵;在时间上距今只有七年。可期可测,时不我待。当然,一切可否落实,还有待于严谨和坚决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出台。

转型中国带有一定的“威权社会”特征,制约和监督权力至关重要。十八大与过往报告一样重申这一原则,但所提措施更具普适性,突出了“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出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

公众最为关心的“阳光法案”并没有出现在报告中,不能不说是重大遗憾。不过,公开性、知情权一旦提出,就已经在框架上提供了近期出现变革的可能,舆论和民间当继续呼吁。

中共十八大,毕竟是中国最高领导层十年代际更迭的一次极为重大的会议。年内,从王立军出走美领馆始,中国政治生活中不时惊涛拍岸,更增加了换届大会的复杂性。纵如此,大会的报告仍坚持了在改革开放根本原则问题上的一致性,提出一些富有新意的重大改革主张,也为未来进一步的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供了可延伸空间。

深水区改革,毕竟是说难、做更难。关心中国命运并且站在黄土地上,应当更多地看到变革机会,意识自身使命,为推进改革而战。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4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