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每个知晓“中国教育行动”(Teach For China)的人都知道Andrea Pasinetti。我有幸,那天在香港马会一场专为这个国际组织举办的慈善晚宴上,我与他同桌进餐,还听了他的一场用流利的普通话进行的演讲。凭心论,一个外国人,能用中文演讲而且如此生动流利有意思,我已经很佩服。
当然只有知晓了“中国教育行动”,也知道了Pasinetti,才会真得觉得有趣也觉得震动。普林斯顿大学的毕业生Andrea Pasinetti,是“中国教育行动”的创办人之一。这个于2008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旨在帮助中国改善教育非均衡局面,其模式,和我过去就熟悉的Teach for America相似而且已经“中国化”:这个组织每年从美国和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中招募人才,到中国的偏僻乡村教书两年。被招募的人年轻人四人一组,中美各两个,同时入驻一座学校,美国人教英文而中国人担任一门核心课程,例如数学或语文等。他们招募的志愿者在2009年初创之时只有20人,所教学生300人;今年发展到165人,所教学生24750人。其目标是在2015年达到教师1000人。
Andrea Pasinetti是怎么想起要办成立这么一个组织,而且怎么作起来的?下面是他的演讲,他讲的关于自己和这个组织的故事。
********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教育行动在美国、广东、云南和北京的30多名全职工作人员,代表正在云南和广东的农村学校里辅导晚自习的150多位中美项目老师向各位问好,非常感谢大家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欢聚在这里,分享中国教育行动成长的故事。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下为这次晚宴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
让我们一同穿越回到2008年。那时候,我和Rachel Wasser还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而另一位同事胡婷婷还在清华历史系读硕士。我正在用非常普通的普通话,和让人汗颜的汉语努力研究着中国的新农村政策,为完成普林斯顿的毕业论文做着准备。
我们三个人在同一座楼中,却常常相见不相识。
为了研究新农村政策,我迫切地需要了解中国农村的状况,偶然认识了婷婷后,我们决定一起去农村调研,这一走就走遍了河南、河北、安徽、云南、甘肃等省份的很多农村。在和很多基层领导、村民聊天的过程中,我对城乡差距和农村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农村的教育问题也越发引起了我的关注,那些在农村田间街头玩耍的孩子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了解自己?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脑中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我对农村教育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我逐渐意识到中国农村教育的关键问题并不是没有教学楼等硬件,这几年走访农村时发现,空空如也的希望学校也比比皆是。
村子里招不来优秀的老师,就算招来了也留不住。这才是问题的症结。在走访广东粤北地区的一所学校时,一位高中校长告诉我,他拿着印着漂亮教学楼的宣传册去大学招聘,欢天喜地地招回了两个大学毕业生,谁知道这两个大学生一了解到学校的整体情况,没两天就开溜了。
没有好老师的学校是没希望学校。农村的孩子不应该因为出生在农村,就无法看到广阔的世界和更美好的希望。和我接触过的大城市的孩子相比,农村的孩子们一点也不差。怎么做能给孩子们带来优秀的老师?我能为农村孩子们做些什么?创建中国教育行动的想法开始慢慢生根发芽。农村、教育也成了我学习汉语时的关键词,我认识了同样以此为关键词的Rachel Wasser。
能不能把中国和美国的优秀大学生召集起来,给他们提供专业的教学培训和持续的支持,让他们前往农村从教,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让更多人在深入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后有更多机会在教育领域长期发展?
这个想法慢慢鲜活起来。让梦想照进现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教育行动的团队经过这两三年的发展,慢慢成熟起来。今天也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好消息,中国教育行动的招募团队目前已经同时在中美两国开展招募活动,今年从九月至今,在短短的一个半月里,中美招募团队已收到800多份申请。
说到申请者,有一位去年的申请者,也是2011届项目成员翁明荣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是美国华裔,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移民到美国,祖籍是广东汕头的一个小镇,明荣顺利考入耶鲁大学让父母特别欣慰,他们常说起年轻时自己因为家境贫寒没能接受到好的教育。明荣去年快从耶鲁毕业时,偶然地听了中国教育行动在耶鲁的宣讲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项目,她说自己有机会接受了最好的大学教育,也希望能够帮到更多家乡的农村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她现在正在广东汕头潮阳区的中寨小学教授小学英语。
已经在云南临沧市云县大寨中学教授数学课的2011届项目成员张强,毕业于清华大学,从临沧市坐车到他任教的云县大寨中学,需要至少三四个小时,中间有一段很难走的山路。他在大寨中学教初二数学,他接手这个班级时,班里的数学成绩在学校排名倒数第一,但在他的努力下,学生们开始对数学感兴趣,自己想要学习更多数学知识,张强培养学生们轮流上台自己当老师,讲给大家听他们自己的解题方法,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强,短短一个学期后,他班级的数学成绩在整个云县县城都榜上有名。
在云县哨街学校任教一年的2010届项目老师肖璇,来自复旦大学,在校时是复旦戏剧社的社长,她发起的“我多想去看看”明信片寄送梦想项目,号召来自世界各地的叔叔阿姨为她班里的孩子们邮寄明信片,带去大家的祝福和期望,她在每天的语文课前都让学生们读一张明信片上的寄语,上肖老师的语文课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事情。肖老师说,孩子们收到明信片时特别好奇,会用小鼻子闻一闻,放在手里摩挲mo2suo1好一阵子。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想多认识汉字,因为他们都想读懂明信片上叔叔阿姨的话。
正是从这样一个个项目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孩子们飞跃性的转变,在项目老师的班里,在短短的时间内,这些孩子们从见到生人会羞涩地跑开,到会大方地用英语和我打招呼,从被遗忘在教室的角落里不被任何人在乎,到开始在课堂上自信地回答问题,从每次考试都不及格,到一步一个台阶的进步,我看到了项目成员在这其中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在云南临沧三庄小学任教的2010届美国项目成员Sasha在facebook的日志里写到,“我大老远跑来这里,远离家人,没有许多朋友,我所有的生活就只剩下这一群孩子。如果我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那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有人问我,你一个老外,干嘛跑到中国来搞慈善?在中国搞慈善容易吗?
老实说,真的不容易。为了中国教育行动上户口,而不是“黑户”,我们需要完成机构在中国的注册,这一过程现在谈起来云淡风轻,可是回想起当时的过程,真的是让人心有余悸,有那么多办公室的门要敲开,有那么多的红色公章要盖,我们需要耐心地面对各种各样的质疑,不过我们大家一起咬着牙坚持了过来。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我们还在这条路上大步向前走着,支撑着我们走下去的是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和进步,是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中,每天需要用吹风机吹干潮湿的床被才能入睡的项目成员。是在座的每一位,我们和很多人素不相识,但是却得到了这么多无私的指导和支持,有这么多人为我们出谋划策。
中国教育行动要做的,不只是打开一扇窗,把孩子们举到窗前,让他们看到外面的风景后再把他们放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把孩子们举到窗前,让他们看到窗外的风景,并帮助他们走出窗口,接触外面的世界。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