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4月27日至5月8日,应新西兰外交部邀请,《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作为《财经》特派记者,访问了大洋洲这个著名的岛国。期间,既与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议长玛格里特·威尔逊等政界要人晤谈,也尽沐岛国民风,广泛接触了新西兰不同领域和阶层的官员与市民;回国前后,在新闻报道之余,整理出一组色彩多样的新西兰印象记。

玛格里特·威尔逊

新西兰的现任总理与国会议长均为女性。现在的国会议员中,女性席位占到32%。

拜会了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之后,再见女议长玛格里特·威尔逊会觉得有些吃惊。57岁的克拉克身材高大,声音低沉,给人名符其实的“女强人”之感。而威尔逊个子矮小,银发萧然,面容亲切,乍看更像个学者;她讲究衣着,谈吐和蔼,也让人更多地感觉到女性的温婉。

当然,这些都可能只是表象。威尔逊与克拉克同样来自工党,来自奥克兰,而且是政界少见的好朋友。1999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克拉克成为新西兰第一位女性总理,连任两届;威尔逊则先担任包括司法部长在内的一系列部长职位,又于2005年出任首位女性议长。尽管新西兰早在1893年即给予女性投票权,曾创西方世界之首,“双女性联袂”的政治格局在百余年后出现,仍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直到我今年5月初在新西兰访问,与著名政治新闻评论家克林·詹姆斯共进晚餐,他还在半开玩笑地说:“新西兰是个被女性统治的国家,我一直这么说”;随即举出一连串女性高层政治家的名字,包括威尔逊和首席大法官西安·埃利亚斯(Sian Elias)等等,“女人统治男人呀!”

这类评论,威尔逊一定听了很多,所以,她次日听我引用此话,反应只有淡淡一笑。这位60岁的女议长甚至说,现在的国会议员中,女性席位占到32%,“看看会不会继续增长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subtitle=]

议长与总理

“当议长有意思吗?”我禁不住问。

威尔逊微笑着说,“相当有趣。”普通法国家的议会中,议长的基本职责是维持议会秩序,并允许反对党对执政党政府进行监督制衡。这是担任此职最引人争议的部分。此外,议长还负责议会的所有议事程序及规范,并做出相应裁决,解释一个议员为什么可以或不可以做某些事。

“我得让他们觉得得到了公平对待。”威尔逊解释说。不过,她的大量工作是行政性的,需要对议会的服务负全责,手下管理着600名议会工作人员。此外,她还担任议会几个委员会的负责职位。

在共有120个席位的新西兰议会,执政党工党目前据52席,并不占绝对多数。工党与小党之一进步党在议会正式结盟,又与另外两个小党在政府层面结盟,方组成政府。按规则,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政党可组建政府;如果无法组建,则第二大党可获机会组阁。目前新西兰的最大反对党即工党的老对手是国家党。

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政府的办公处所是一座圆型的蜂巢式建筑,相当新潮;议会则坐落在一所始建于19世纪的老式楼房。两栋建筑又紧密相联,从联结部进入,可以见到顶端有一处路标,箭头左指政府,右指议会。

这种相隔相联的建筑格局,恰与新西兰秉承的英式政治结构相类似。比如我问及威尔逊与克拉克的关系,她的回答自然坦率:“我们一起进大学,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支持,我们的个人关系也相当密切。我们背景相似,上世纪70年代早期就互相认识。”

她认为,尽管在克拉克手下当过部长,而目前是议长,但两人的个人关系毫无改变。“我们都理解各自的公共职责。”

阶段性职业政治家

律师出身的威尔逊并不总是职业政治家。她早年毕业于奥克兰大学,专攻法律,毕业后先当律师,后回大学教书。上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人权运动风起云涌,威尔逊深受影响,积极投入了争取妇女地位和改善劳工状况的大量社会活动,并在1969年22岁时参加了左翼工党。

与许多身居高位的政治家经历不同,威尔逊一直用业余时间参加政治活动。1984年新西兰大选工党获胜后,按照新西兰上世纪70年代末政治革新后的新惯例,原工党领袖戴维·朗伊(David Lange)必须离开党内职位,才可成为议员并出任政府总理。于是,37岁的威尔逊离开校园,接替朗伊出任了执政的新西兰工党主席,至1987年,前后三年。

此时,同样教书出身、主修政治的海伦·克拉克,担任国会议员已经七年。甚至在担任议员之前,克拉克已经是全职的政治活动家。

新西兰的工党政府持续到1990年,随后是国家党政府的九年持政。在此间,克拉克由工党政府的部长升至副总理,又于1993年出任在野地位的工党主席;而威尔逊从1987年离开党主席职位后,即重返学术界。她成了新西兰第一位女法学教授,任教奥克兰大学,还在家乡怀卡托(Waikato)参与创办了一所法学院并担任院长。

直至1999年,她才离开教职重入政坛,成为议员和部长。我问威尔逊,她的职业生涯中哪一段最有意思?

“对我来说,适时最为重要。”她说。

克拉克是率领工党取得1999年大选胜利的领导者。威尔逊在这一年受工党委派出任议员,是因为党内实践经验丰富的律师并不多,需要具有法律背景的人参政。工党获胜后,克拉克离开党内职位出任总理,威尔逊则在克拉克的工党政府出任司法部长,后来又相继担任过劳工部长、威坦哲(Waitangi)条约谈判部长以及商务部长。

“当时真没想到我后来又会去担任其他部长!我参与了大量司法改革。作为劳工部长,我负责雇佣关系重建。在国家党政府执政多年之后,我们带来了大量变化。”提及此,威尔逊显得颇为自豪。

[subtitle=]

威尔逊的议长三年届满,正是2008年底。两年前《财经》记者采访克拉克总理,她即表示了自己两度连任后将争取再度连任的意愿(参见《财经》2005年第12期“克拉克直面敏感领域”)。

我这次问威尔逊,对争取连任做何想?

她说还没有定,会在年底做出决定。那时就从政九年了,到时候再确定下来。

“或许我应当做些别的事情?”她说,“上次选举的时候(即2005年——记者注),我就打算退休了。但克拉克总理要求我担任议长,所以我就连任了议员。”

“第一位……”

威尔逊不仅是第一位女议长,她还当过许多女性第一:第一位工党女主席、第一位女性法学教授、第一位女性法学院院长、第一位女性司法部长,等等。

她说,这是个代际问题。当初读法律时,全班只有六名女生,但现在法学院女生已经超过半数。上世纪60年代的女权运动,在整个70年代已经渗透到法学院教育中,一切成为常态了。

威尔逊1947年出生在新西兰北岛东海岸的吉斯伯恩(Gisborne),后来又随全家迁至西部的怀卡托地区。她是家中的长女。没有上过大学的父母极为看重儿女的教育。选择读法学,追求经济独立,是当年威尔逊很自然的选择。

威尔逊看重家庭。她说,家人当然理解总要有人来做公共服务,“但我也要保护他们的隐私。当政治家对家庭不是易事。”她没结过婚,所以有一个大家庭:父母尚在,已经85岁了。一对双胞胎妹妹生了五个女儿。她还有个弟弟。她告诉我,在家里,她负责承担两个妹妹的女儿的教育费用。

“我非常重视家庭,”她说,“五个女孩的教育是家庭项目的一部分。”

威尔逊来过两次中国,一次是在1986年担任工党主席之时率工党代表团访问,见过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还有一次是在1995年,以教授身份来参加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

新西兰国会的120名议员中,现在已经有了第一位新籍华人黄徐毓芳( Pansy Wong),国家党成员,上海出生的香港移民。工党中有不少华人,但政治上不甚活跃。不过,威尔逊强调,新西兰工党一贯对华非常友好。正是在工党执政的1972年,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工党的成员很多样化,有很活跃的印度人、柬埔寨人。我觉得,下一届议会没有华人来当工党议员是不可想象的。”她说,“一定会有第一位。”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4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