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转发下期新世纪周刊社评,谈多伦多正在召开的G20.

【财新观察】世界离不开G20

  G20绝不是权宜性机构,但需要更好地反映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秩序

北美多伦多,先是6月24日到25日的G8峰会,再是6月26日至27日的G20峰会。至本刊截稿,G20尚未正式启幕。不过,据此次会议展望G20的功能与前景,正是当前世界的焦点话题之一。G20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产物,不到两年已经举行了四次峰会。如今,危机已经和缓,世界还需要G20吗?(参见本刊特派记者李增新从多伦多发回的报道,包括本刊“多伦多迎来G20”一文,及财新网相关专题www.caing.com)

  当前,对G20峰会的前景,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是将峰会的作用拓展到安全、公共卫生政策协调等领域,以此超越简单的西方七国集团(G7)替代者的定位,向全球经济议程以外的更全面、多边的平台方向迈进;另一种则认为,G20应对危机的使命已近完成,应逐步走向边缘。

G20的昨天举足轻重,于史有证:首届华盛顿峰会确认了各国协调应对危机的原则;伦敦峰会上做出多边金融机构增资的决定,确定了以新的金融稳定理事会为代表的机构设置;匹兹堡峰会确立G20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并确定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行的份额向发展中国家转移5%和3%。然后,再有此次会议,按照东道国加拿大的设计,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经济框架、金融监管与维护开放市场将成为主要议题。

即便有此实绩,对G20峰会的作用以及前景,争议依旧不断。观察家们公认G20峰会在推动的短期经济刺激、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卓有成效,但这一机制对财政整顿、推动多哈回合等中长期变革难有作为。从G7到G20,规模大为膨胀,决策明显缓慢,多边议程往往屈从于个别国家的一己私利,也使人感到焦虑与失望。

其实,如果承认此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对于世界格局的冲击,就应当承认,G20不是权宜性临时机构,未来世界离不开G20。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需要耐心。建立运行顺畅、协调良好的机制需假以时日。即便是具有共同价值观、代表西方民主工业化国家的G7,作为上世纪70年代美元危机、石油危机的产物,也是经过多年整合,才拥有了全球经济议程主要设定者的地位,其成员构成和议程设置也历经了不断的演变。G20目前刚刚步入机制化,需要更长发展时间,更大发挥空间。

G20不单是全球主要国家领导人的“大派对”,其存在和发展正是全球化走到今天之必然。以世行份额改革为例,在今年4月的世行春季年会上,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行的两大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金融公司投票权获得大幅提高,其中,中国在IBRD的投票权从改革前的2.78%提升至4.42%,仅次于美、日,位居第三。整个发展中世界在IBRD的投票权也上升4.59个百分点,升至47.19%,而发达世界的投票权重则从55.94%降至52.81%。这一成果无疑得益于匹兹堡峰会共识的落实。

对此次多伦多峰会,中国政府表示,希望积极推动IMF在G20首尔峰会前完成新一轮份额改革,兑现匹兹堡峰会承诺。离开G20,世界将失去推动这一改革的最具影响的论坛。

应该承认,目前的G20确实有些庞大。出席峰会的早已不限于20国领导人,一些国家和地区组织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IMF、世行、WTO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也应邀与会。然而,如识者所言, G20峰会包括了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其GDP占全球总量的85%,代表性上毫无争议。稳定规模、提高效率应是G20努力方向。

当前,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G20峰会现在需要做到步步为营,其核心任务还是协调各国经济金融政策,争取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问题上促进共识,形成合力。毕竟,全球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政治和安全机构还是联合国。相对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共识,世界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观点和利益更加多元,也更难取得共识。

中国应该坚持将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平台的立场,坚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积极利用这一平台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呐喊。在中国为此次峰会提出的五项立场中,就包括会议要更多关注发展问题,为将于9月举行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提供政治支持。同时,中国也应反对将多边峰会变成小集团政治的立场,而是让G20真正成为反映演变中的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并由此制定国际经济金融新规则的场合。换言之,世界离不开G20,中国尤其需要G20。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