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紧要的是记取邓小平当年的告诫:“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

中共十八大召开前夕,改革成为媒体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与以往重点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不同,近来的主流舆论多次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改革的主张,其中,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关注更是引人注目。可以预计,未来深水区的改革将会全方位推进,那些处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交集的改革,可能因其重大且不可回避而成为重心;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仍会坚持审慎原则,但决心、力度会大为增强,在加强法治、增加透明度、提升公民参与度等方面,会有实质性步骤。

社会各界对全方位改革如此关注,与中国当前面临的发展阶段和形势有关,特别是与公众对未来十年的高度关切有关。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改革不仅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民的自我认知及精神风貌。中国已经与全球经济体系深度融合。这种近代以来未曾出现过的新形势,对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提出了新要求;以往支持中国创造奇迹的各项优势,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需要改革深化,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难点正与政治、文化与社会领域的问题相交织;经济体制改革本身,也为其他领域的改革带来挑战。加速全方位改革必然地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本来就是从经济领域,主要是从农村改革寻找突破口,对社会和国家实施深刻、全面的改革,其中,政治体制改革处于关键地位。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纲领性讲话中提出,改革的核心是要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这一弊端被看作造成1949年以后政治运动不断、极“左”路线长期盛行,最终导致“文革”浩劫的根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早期被描述为“分权式改革”,所面对的也是相似的局面。1987年7月1日,中共十三大前夕,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在人民日报重新发表,足见当时推进改革时对“经济和政治双平衡”(道格拉斯·诺斯语)的着力把握。

应当承认,由于各种原因,在改革过程中,相比于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解决权力过于集中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要相对滞后,成为中国全面改革总格局中的短板,文化、社会改革也因此难以深入。

经济改革本身,无法与政治改革相切割。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国有垄断企业非正常膨胀,都在影响市场运行、压制竞争的同时,使寻租泛滥,腐败盛行。现代市场经济内在地要求对权力加以有效的制度性约束,但它未能与市场经济体制同步建立起来,结果,全面改革的设计者担忧的前景变成了现实,有些甚至超出了他们当时的想象。缺少制度约束的公权力,在社会肌体上冲撞出道道裂纹,极易分化政治共识,加深社会分歧,拉大收入差距,激化官民对立。公众对于社会的极端化和碎片化深感忧虑。薄熙来事件的爆发充分说明,如果不能够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改革成果确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未来深水区的经济改革也与政治改革直接相关。中国改革走到今天,人们对社会公正格外关注,对收入差距异常敏感。诸多社会怨怼与之相关。据此可知财税体制改革已时不我待。而财税体制改革直接牵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牵涉集权与分权,牵涉预算公开与透明,牵涉公共选择过程,实际上是政治、经济的双维度的改革。改革的成败,更多地系于政治向度。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也是一例。城市化是中国的未来。但是,造成目前的“半城市化”状态的直接原因是户籍制度,而户口壁垒无法消除的根源是福利体系的割裂状态。当前,建立统一的、可持续的、异地可接续的社会福利体系,既是经济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社会管理改革的迫切需要。因社会保障改革同样关系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事实上又增添了政治维度,实为三维度改革。

目前,全面改革进入了需要大胆闯关的攻坚阶段,最大难关还是政治体制改革。在过去十年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以局部试点、渐进推行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也处在渐进变革与试点先行的过程中。目前,支持全面改革的舆论氛围已经初步酿成,改革条件也已基本成熟。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探索,执政者对全面改革的风险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政治改革突破口已经有了基本的选择。

未来全方位地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而又充满风险的任务,需要踏实推进。目前,无论是在执政党内部,还是在社会公众中,政治浪漫主义都没有多大市场,稳步推进、慎选切口的意识占据了主流。在改革准备阶段,除了舆论先行,需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周密设计,这一点也已为决策层所认同。

这一切,为未来全面改革的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只要朝野一致,精心规划,慎重操作,渐进推动,就一定能够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跨过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隘。最紧要的是记取邓小平当年的告诫:“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