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鸿爪录】盖特纳与保尔森

美国前财长来华才两天,现财长接踵而至。中美关系引人关注。记得周一采访保尔森时,我们特地谈到了汇率,问他现在美国国会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结局会怎么样?他说:我不猜测,我不当财长了。——不想话里有话,盖纳特真得来了。

我只见过盖特纳一次。去年10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世行和IMF举行年会。他在很小范围约了几个外国记者一谈,我是惟一的中国记者。他果然年轻,语速很快,不过人看去平和,有一种学者式的随意。他显然关注中国——采访时,意大利、俄罗斯几名记者喜欢抢着提问,他便特地把最后一个问题留给我。采访结束后,还专门与我聊了几句,约了今后要再谈。

盖特纳与保尔森同样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这恐怕是两人背景有限的相似之处之一,其次是两人早年都曾就职美国财政部。这位第七十五届财长比前任小15岁,今年只有49岁。他少年时期在国外生活,在曼谷读过高中。回美国就读达特茅斯,主修就是亚洲研究,后来在约翰霍普金斯读国际政治(SIAS,王烁即毕业于此)。盖特纳在财政部工作时间也比保尔森长得多,从财长助理当到副财长,与鲁宾、萨莫斯都曾同事。42岁时,他出任纽联储主席,为当时一大新闻。

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期间,盖特纳与保尔森,还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被称为处理危机的“三驾马车”,足见其重要性。他是民主党,因此奥巴马当政,请他出任财长并不很有悬念。无疑,现任美国财长也会是成为足迹很深的历史人物。

盖特纳与我见面时没说中文。不过他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学过两年,希望下次采访,能见识一下他的中文。

******

    上面这部分文字先贴在思享家日志上。思享家好友程明霞评论说,听说盖特纳的中文忘得差不多了。极有可能,因为他后来曾在东京使馆工作,学了点日文,而中文并没有被迫使用的机会。不过对中国的兴趣,还是会比较高的。
[subtitle=]
    盖特纳离开财政部且加入纽联储之前,在IMF工作过一段。据维基百科介绍,这段时间他的年薪是39万美元。这当然不是小数字,不过和他的前任前前任们相比,实在是太少太少。保尔森离开高盛进入财政部时,因为遵循利益冲突原则,抛售了全部高盛股票。这赶在金融危机之前,等于ON THE MONEY,拿了5亿多美元现金。
    程明霞说中国人对盖特纳知道得太少而对保尔森知道较多,有道理。需要多了解这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不过据我知,中国高层金融官员对他的了解并不少。金融危机其实促进了交流和认知。至于我个人,当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要争取采访。这是后话。
    即使对保尔森,说知道较多也是非常相对、非常表面的事情。今天读到胡祖六写的一篇书评,说汉克出身于中西部淳朴家庭,“保留了质朴和直率的性格”。这种描述看去并不复杂,但像我这样多次接触过他,再读其书的人,就觉得挺中肯。保尔森在高盛干了30多年,1994年成为COO,1998年出任CO-CEO,后成为惟一的CEO。纵使在美国媒体,过去讲起他也称之为“华尔街最有权势的人”,说他如何“坚决果断、自信坚强”。不过接触起来,会感觉他言谈举止有一种质朴,而且随着接触的增加,这种感觉有增无减。后来读了他的书,知道他是基督教科学主义者,主张要humble,觉得很贴切。
    当然我对保尔森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关于他的各种说法有冲突,还得验证。比如生活方式。美国媒体曾报道过,保尔森到了财政部以后,要求其手下今后都要穿定制西装,足见其讲究。这回采访保尔森,我注意到他面色晒得通红,但还未及变成时髦的浅黑色。又很快便见到华尔街日报报道,大谈他“刚从阿根廷渡假归来”,日光肤色云云。
    以5亿美元身家,当然怎么奢侈都不过分。但保尔森在自传中直陈自己的时尚
    总之人都很复杂,大人物因为“大”,让人忍不住要列入某一模式,但最终又因曝光率高,让人了解得更多也更丰富。当记者,有机会记录历史,包括记录历史人物,成为一种幸事,但也是具有挑战力的事情,盖缘于此吧。

感未能充分发展,而且至今住在芝加哥郊区的老房子里,使用从父母家中拿来的旧炊具,理由是这些东西还完全可以使用。如此朴素,几乎立即成了我周围读过此书的朋友们的谈资。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