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支持欧元,可避免中国在欧元区投资亏损,可减少欧元出现量化宽松的率,也可间接减轻国内通胀压力

欧元区危机仍然看不到曙光。上周,惠誉国际将爱尔兰主权债务评级由A调低至BBB+,显示市场依旧看淡其经济前景。欧元区危机的发展直接关系中国切身利益。此时此刻,辨析其危机缘由,判断其中蕴含的机遇与风险,对利益相关国家至关重要,中国绝不可袖手旁观。

爱尔兰终向市场压力低头,成为继希腊之后第二个对外求援的欧元区国家,以此为标志,欧元区危机步入新阶段。

如今,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爱尔兰已谈定850亿欧元救援计划,但市场反应相当冷淡,说明需要担心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如果葡萄牙成为下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不会有多少人感到惊讶;果真如此,西班牙还有多远?西班牙为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救助成本定会极大,很可能让今年5月欧盟设立的4400亿欧元基金捉襟见肘。目前,“火势”暂未向此方向蔓延,很大程度上与欧洲央行扩大购买欧元区债券有关,但这种应急之方终究治标不治本。一旦欧洲央行开始考虑退出流动性支持,或是市场怀疑央行有此打算,势必又引起一阵恐慌。

欧元区如此动荡,终将波及中国。须知欧洲央行扩大购买欧元区债券,本质上仍是超发货币。虽然欧洲央行的使命只有维护币值稳定一项,其对待通胀的政策远比美联储强硬。但是,欧元是继美元之后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也是目前中国多元化外汇储备的主要投向,中国政府有理由对其投资组合的损益及其他影响保持警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大了对欧元债的投资。单从经济收益角度看,如果不发生违约或债务重组,投资欧元区国债可能将带来较好回报。然而,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认为,违约或债务重组难以避免。目前,债市的利率水平如此之高,给爱尔兰、希腊等国带来巨大偿息负担,这必然会拖累其经济脱困;另外,作为欧盟和IMF借款条件的财政紧缩药方,其作用正与短期推动经济增长相背。这些国家很可能陷入一种越紧缩、越衰退,债务负担越沉重的恶性循环。为这些国家以及整个欧元区的长远福利计,债务重组似乎是最不坏的选择。

若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中国的投资难免遭受损失。如果这是打破欧元区恶性循环、消除世界经济不稳定根源的必要手段,不得不付的代价,中国也很难抱怨这种损失。这再次凸显了中国的两难境地。

结束这场危机的关键在于赢得公众的信心,这既包含对欧洲货币联盟的信心,亦包含对政府政策能够根治欧元区经济失衡的信心。然而,已有措施在这些方面并无建树。

尤其令人担心的是欧元在欧洲民众心中形象急剧黯淡。时至今日,单纯强调统一货币是欧洲一体化的“光荣与梦想”,已经不足以安抚饱受危机之苦的欧洲民众。政治领袖们必须尽快提出新政策,重新凝聚社会共识。也应看到,对“边缘国家”来讲,退出欧元将会造成更大的动荡,其显性、隐性成本不可承受。欧洲一体化达到今天的水平,其间过程远非一帆风顺,但危机往往促进共识,不应低估欧洲国家政治经济整合的决心。至少目前来看,欧元解体的可能微乎其微。

对于中国来说,支持欧元的地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不仅事关外汇投资的资产配置,而且关乎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如果美元最有力的竞争者欧元倒掉,美国的货币政策将更无节制。如此,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投资者,中国也许将面临更大的损失。

此外,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采取“宽松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欧美未及恢复,中国的通胀压力已经黑云压城,必须启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进程。如果欧洲持续飘摇,资金流入中国势必更猛,抗通胀难度更大。支持欧元的地位,有助于中国缓解内部通胀压力。

目前,欧洲国家正艰苦推进财政整合,此举在中长期内将有助于增强其竞争力。形成对照的是,到目前为止,美国依然希望以周期性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拿不出中长期削减赤字的可行方案。中国自当为此做好多种准备,以趋利避害。

为长远计,中国应在已有共识基础上,加快发展模式转变,将过高的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逐步转化为国内消费的新动力,同时,应当赋予货币当局更大独立性,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向真正的浮动汇率及自由兑换迈进,形成更具规模、更受国际青睐的人民币资产。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