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转【财新观察】抓住政改的战略机遇期

  正如决策层强调要抓住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一样,也要抓住政治体制改革“战略机遇期”,推进政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政治体制改革呼声一浪高似一浪。10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CNN专访时,长篇阐述政改思想;10月1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将温家宝作为封面人物,同时摘登此次专访,进而激起海内外舆论更大反响。温家宝断言“人们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是不可阻挡的”,表示“尽管社会议论纷纷,尽管遇到阻力,我仍会坚定不移推动我的信念。在我能力范围内,推动政治改革”,“风雨不倒,至死方休”。其决心之坚定,言谈之坦率,令人动容。

这是继8月深圳讲话后,中央最高层再次发出政改强音。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今年以来已多次公开论述政改,从国内“两会”到联合国讲坛,从南海边陲到国庆晚宴,一次比一次更具体、更明晰,充分显示出中央最高层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之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多次表明推动政改的决心。显然,正如决策层多年来屡屡谈及要抓住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一样,政治体制改革同样存在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当前于推进政改,可谓既有必要性、紧迫性,亦有可行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虽不时有技术性进展,但难有重大突破,主要障碍便是政改止步不前,文化、社会体制改革亦因之举步维艰。中国正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强拆、截访、官员贪腐等案例层出不穷且触目惊心,突显当前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各级政府的“维稳”支出亦令纳税人不堪重负。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社会问题对于政府与公民关系、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以及中国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另一方面,政改也具备难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有望平稳推进。过往3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为政改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必不可少的民意支持;中国仍处于可贵的“人口红利期”,可继续为政改营造相对宽松的社会及经济环境。此外,法律框架基本完备,公民社会雏形显现,各阶层总体上能够理性看待改革中的利益得失。就改革推动力量而言,无论熟谙民间疾苦的基层官员,抑或眼界开阔的高层官员,许多人对于政改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从产学两界到亿万普通民众,对政改更是殷切期待。

当此之时,应抓住时机大步推进政改,只要改革方案兼顾眼前和长远,改革实施步骤稳健、程序透明,则真正奠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就是可期的。反之,若错失政改战略机遇期,待到经济发展放缓、人口老化严重、分配不公超出国民心理承受极限时再来启动政改,改革成本必然无限加大,前景难以乐观。中外无数事例已提供了正反两方面镜鉴。

政治体制改革千端万绪,核心是民主。政改要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设民主必须解放思想,接受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而不是自我设限、画地为牢。如果说,经过30多年经济改革,中国才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关于什么是民主,怎样建设民主,“任何对这个国家有责任感的人”均需有承认落后的诚实,从头学起,勇敢探索。

温家宝此次谈及自己多年来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时,还重申“任何党派、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过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们不仅应让人民享有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我们还必须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批评政府的工作。”这些自由、法治保障正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起点。这些观点应当更及时、更广泛地在国内传播,使改革从少数领导人的领唱成为全社会的共鸣。

再过整整一年,中国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从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以来,中国人蒙受了巨大的生命代价、精神创伤,但是,对于“共和”天然蕴含的民主仍在艰辛探索之中。制度竞争无情而公正,只有拥有先进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家,才拥有光明的未来。当前的中国民气可贵,公众不仅在听政治家怎样说,更在看政治家怎样做;不仅希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而且急盼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

“让每个人都能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有安全感,让整个社会充满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充满信心。”——温家宝总理阐述的政治理念,值得我们体味,也启示我们前行。

话题:



0

推荐

胡舒立

胡舒立

264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创办人,现任财新传媒社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 胡舒立为“全球联合之路”(UWW)全球理事会成员,同时担任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以及 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舒立于 2016 年 5 月获颁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