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王小石今昔谈
事前讨论了许久,决定这周《新世纪》(5日出版)社评谈李莉案:由微知著,直言“查与不查是个问题”。想到五年前的王小石案,翻出旧文,感觉很有一比的价值。全录在此,请阅。在我的思享家,还有一场关于“查与不查”讨论,欢迎大家参加。http://i.caing.com/space.php?uid=3&do=blog&id=1086
[社评]
李莉案,查还是不查?
3月28日(星期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条举报证监会工作人员李莉涉嫌内幕交易的新闻,称后者曾在上市...
事前讨论了许久,决定这周《新世纪》(5日出版)社评谈李莉案:由微知著,直言“查与不查是个问题”。想到五年前的王小石案,翻出旧文,感觉很有一比的价值。全录在此,请阅。在我的思享家,还有一场关于“查与不查”讨论,欢迎大家参加。http://i.caing.com/space.php?uid=3&do=blog&id=1086
[社评]
李莉案,查还是不查?
3月28日(星期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条举报证监会工作人员李莉涉嫌内幕交易的新闻,称后者曾在上市...
dominion
华盛顿邮报有啥压力,不仅当时社会风气就是嬉皮士,而当时极右翼的代表cia早就两次准备暗杀赤色分子尼克松了。尼克松搞得这个小组本来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cia的新型情报机构。 大浪淘沙始见金。索罗斯天天嘴上波普尔,干的却都是见不得光的坏事。
胡舒立的文笔真是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你的“通透”一词,让我想起贾宝玉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痛恨。
国内只有喉舌没有媒体,财新或是个另类。
论信仰新闻与信仰新闻自由的区别
如果自媒体不被威胁,训诫,我相信她的作用会变得异常强大
具备媒体人的特质~良知。致敬!
在我国,确实是需要通透到一定程度的人,才可以做好新闻。 言少不成文,言多,过犹不及。 向胡女士致敬。
国际学者们用传播学“信息茧房”( information cocoon)理论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剖析:如果人们完全能够在海量信息中随意选择自己关注的话题,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个人日报”,则会导致茧房形成,失去接触和了解不同事物的机会和能力。信息过载而且迎合性发布的结果,很可能是新闻的“不均衡性消费”, 最终导致社会意见的撕裂和两极化。
国内媒体,只信财新!
舒立大姐您好!你是有修养的人!因为有你,媒体一丝清风!
此处journalism似应翻成“新闻事业”或“新闻报道”更妥。新闻不可尽信,严肃的新闻事业则不同。
当政治和经济基本消失了,人类就基本脱离了罪恶。
现在很难看到真正的新闻媒体人了。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都被权力掰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