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我们信仰新闻” ——书序

细算,李箐和我同事,已经25年。
她大学毕业即当记者,当记者即干财经新闻,20年前参加《财经》杂志,10年前随我一起创办财新传媒。从记者干到名记者,而后又是编辑,副主编,一直在财经新闻领域且佳作不断。她除了新闻专业的基础教育,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学业,还两次去美国“充电”,分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新闻学院和北卡大学(教堂山)新闻学院进修,其间和我都有交集——前一次是2007年,我也曾在伯克利短期客座;后一...
细算,李箐和我同事,已经25年。
她大学毕业即当记者,当记者即干财经新闻,20年前参加《财经》杂志,10年前随我一起创办财新传媒。从记者干到名记者,而后又是编辑,副主编,一直在财经新闻领域且佳作不断。她除了新闻专业的基础教育,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学业,还两次去美国“充电”,分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新闻学院和北卡大学(教堂山)新闻学院进修,其间和我都有交集——前一次是2007年,我也曾在伯克利短期客座;后一...
dominion
华盛顿邮报有啥压力,不仅当时社会风气就是嬉皮士,而当时极右翼的代表cia早就两次准备暗杀赤色分子尼克松了。尼克松搞得这个小组本来是要建立一个独立于cia的新型情报机构。 大浪淘沙始见金。索罗斯天天嘴上波普尔,干的却都是见不得光的坏事。
胡舒立的文笔真是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你的“通透”一词,让我想起贾宝玉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痛恨。
国内只有喉舌没有媒体,财新或是个另类。
论信仰新闻与信仰新闻自由的区别
如果自媒体不被威胁,训诫,我相信她的作用会变得异常强大
具备媒体人的特质~良知。致敬!
在我国,确实是需要通透到一定程度的人,才可以做好新闻。 言少不成文,言多,过犹不及。 向胡女士致敬。
国际学者们用传播学“信息茧房”( information cocoon)理论对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剖析:如果人们完全能够在海量信息中随意选择自己关注的话题,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个人日报”,则会导致茧房形成,失去接触和了解不同事物的机会和能力。信息过载而且迎合性发布的结果,很可能是新闻的“不均衡性消费”, 最终导致社会意见的撕裂和两极化。
国内媒体,只信财新!
舒立大姐您好!你是有修养的人!因为有你,媒体一丝清风!
此处journalism似应翻成“新闻事业”或“新闻报道”更妥。新闻不可尽信,严肃的新闻事业则不同。
当政治和经济基本消失了,人类就基本脱离了罪恶。
现在很难看到真正的新闻媒体人了。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都被权力掰弯了!!!